Post Detail

2023年8月25日 in 实验

记忆实验

华盛顿大学的伊丽莎白·罗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是记忆研究领域中的卓越研究者之一。她发现,当人们回忆一件事情时,并不是准确地再现它;相反,回忆是一种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重构。罗夫特斯的研究证明,重构记忆就是用新信息和现有信息去填补在回忆某种经历时被遗忘的内容。她认为人的记忆并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么稳定,而是一段时间后就会被调整和改变。所以,如果你给别人讲述你五年前度假的事,你认为你是按照当时的情景来描述的,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相反,你可能已经用了很多其他来源的信息重新建构了你的记忆,这些来源可以是你前几次对它的讲述、同一个或以后的假期中的其他经历,也可能是你去年看过的一部在你度假的地方拍摄的电影,等等。如果你和一个人在同时讲述你们共同的某种经历时,你经常会觉得奇怪,对同时经历的事件来说,你和另一个的叙述竟然会完全不同!

记忆的这些改变通常是无害的。然而,在司法程序中,当被告的命运可能由目击者的证词来决定的时候,记忆的重新构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基于这个原因,罗夫特斯在记忆领域的很多研究都与法律上的目击者证词有关。在她的早期研究中,她发现,提问中措辞的细微差别都可能改变一个人对事件的记忆。例如,如果问一个交通事故的目击者:“你看到一个撞碎的车前灯了吗?”或“你看到那个撞碎的车前灯了吗?”尽管事件中根本就没有撞碎的车前灯,但在提问时使用“那个”比使用“一个”会产生更多的肯定反应。使用“那个”已经假定了事故中出现了撞碎的车前灯,这样就会使目击者在重构该事件时在原有的记忆中加入一个新的因素。

实验1

150名学生分别以小组为单位观看了一个短片,短片的内容为一个司机闯过了停车路标,冲进迎面而来的车流,并引发了五辆汽车的追尾事件。事件只持续了4秒钟,而整个电影也不超过 1分钟。电影结束后,要求被试做一份包含10个问题的问卷。对于其中的一半被试,问卷中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样问的:“轿车A闯过停车路标时,速度有多快?”而另一半被试的第一个问题是:“轿车A右转弯时的速度有多快?”接下来的一些问题对研究者而言都是无关紧要的,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最后一个问题。该问题对两组被试的提法完全相同,即“轿车A前面是否有停车路标?” 对在第一个问题中提到停车路标的那组被试,有40名(53%)说他们看到轿车A前有停车路标,但在“右转弯”组中,只有26名被试 (35%)声称他们看到了停车路标。

实验2

主试给40名被试放一段3分钟的电影片段,片名为《学生革命日记》。这段电影片段说的是一个班级遭到了8名反战示威者的捣乱。被试看完电影后,要求他们回答问卷,该问卷含20道有关该电影片段的问题。其中一半被试的一个问题是:“进入教室的4 名示威者的带头者是男性吗?”另一半被试的问题则是:“进入教室的 12名示威者的带头者是男性吗?”向两组被试提问的其他问题完全相同。在初测的一个星期之后,主试把两组被试请回并请他们回答有关这部电影的20道新问题(不再重看电影)。与研究结果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你看见几名示威者走进了教室?”别忘了,两组被试看的是同一部电影,而且所有问题中除了作为参考的12名示威者与4名示威者的不同外,其余全部相同。在问题中假定了12名示威者的那组被试平均报告的人数为8.85。在问题中假定了4名示威者的那组被试平均报告的人数为6.40,这也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个实验表明,平均来看,问题的措辞改变了被试对目击事件基本特征的记忆。两组的差异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

实验3

研究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想知道,提问中的一些错误假定是否会使目击者在重建对某事件的记忆时,把未曾出现在事件中的物体包括进来。被试(150名大学生)观看一段与一辆白色赛车有关的交通事故的短片,录像的内容围绕着这一事故展开,而后要求他们回答与录像有关的10个问题。一半被试的问卷中包含的一个问题是“白色赛车在乡间道路上行驶,它经过谷仓时速度有多快?”对另一半被试则问道:“白色赛车在乡间道路上行驶时,速度有多快?”如同前面的研究一样,被试一个星期后返回并回答10道与这个事件有关的新问题。其中,用来验证研究假设的问题是:“你是否看见了一个谷仓?” 在前一轮问题中提到谷仓的那组被试中,有13人(17.3%)对此问题回答“是”,而相比之下,没有提到谷仓的那组被试中只有2人 (2.7%)回答“是”。两组的差异又一次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

实验4

最后一项实验是为了实现两个目标而精心设计的:第一,罗夫特斯希望进一步证明在实验3中发现的记忆重构效应;第二,她想知道,仅仅提及某物,即使它不是错误前提假定的一部分,是否也足以使被试把它补充到记忆中去。例如,当影片中没有出现谷仓,主试直接问:“你是否看到一个谷仓?”你可能回答:“没有。”但如果主试一周以后再问你同样的问题,谷仓就可能会潜入你对该事件的记忆里。这就是罗夫特斯要在她的第四项实验中验证的想法。

研究者将50名被试分为3组,让他们观看了一段3分钟的短片,电影是在一辆汽车内拍摄的,结尾是这辆车撞到了一位男士推着的婴儿车上。然后向3组被试分发包含有关该短片内容的问题册子。这些小册子有如下不同:

D组:直接提问组。他们收到的小册子中包含了40道填充题和5道关键的直接提问的题,这5道题均包含了事件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如,“你是否在电影中看到一个谷仓?”

F组:错误前提假定组。他们收到了同样的40道填充题和5道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包含了对不存在物体(与D组相同)的前提假定。如,“你是否看见有一辆旅游车停放在谷仓前?”

C组:控制组。他们只需回答40道填充题。

一周后,所有被试返回并回答有关该短片的20个新问题。这些问题中有5道与一周前的直接提问组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完全相同的。所以,D组对这5个问题回答了两遍。因变量(结果)是计算每组中报告自己记得在短片中出现了某事物而实际并不存在的人数百分比。

短片中并没有校车、卡车、道路中央线、推着婴儿车的女士以及谷仓。把所有问题综合在一起,一周后对这5道题回答“是”的总百分比具体如下:错误前提假定组为29.2%,直接提问组为15.6%,控制组为8.4%。直接提问组与错误前提假定组在每一问题上的差异,以及所有问题的综合差异,都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

在上述研究及其他研究的基础上,罗夫特斯主张一种有关记忆和回忆的准确理论必须包括重构过程,即新的信息被整合到人对某一事件的最初记忆中去。这些研究结果并不能用回忆仅仅是心理上对一个事件的重放这一理论假设来解释,即使这种重放可以有不同的准确度。如果问你一个有关某件事的问题,你回忆的将不再是原先实际发生过的事件,而是你对它的重构。罗夫特斯认为,重构过程正是谷仓、校车、推着婴儿车的女士和道路中央线这些在短片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出现在被试记忆中的原因。在提问中,错误的前提假定为人们提供的新信息,被无意识地整合进了最初的记忆中。

欢迎使用WordPress。这是您的第一篇文章。编辑或删除它,然后开始写作吧!




One Comment

  1. 2023年8月25日 at 下午3:18

    一位WordPress评论者

    回复

    您好,这是一条评论。若需要审核、编辑或删除评论,请访问仪表盘的评论界面。评论者头像来自 Gravatar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y brow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
I A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