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Detail

2023年8月30日 in 实验

华生小艾伯特实验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界开始了一场新的运动,以巴甫洛夫和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出现了。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们提出,行为是通过外在的不同环境和情境刺激而产生的。因此,华生指出,情绪反应是我们对环境中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换句话说,人的情绪反应是习得的。

华生相信所有人类行为都是学习和条件反射的产物,正如他在1913年的著名研究报告中所宣称的: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让他们在我设定的特定环境中成长,我可以保证,随机选出的任何一名婴儿,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或乞丐和小偷。

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种极具革命性的观点。大多数心理学家以及公众普遍不愿接受这些新观点。对情绪反应来说尤为如此,因为情绪反应似乎是产生于内部的,所以华生试图用实验证明特定情绪可以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来产生,而不是由内在作用引起。

被试艾尔伯特是一名9个月大的孤儿,从出生起就一直待在医院里。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认为他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很健康。为了解艾尔伯特是否天生害怕某种特定刺激,研究者给他呈现白鼠、猴子、 狗、有头发和没有头发的面具以及白色羊绒绵。研究者密切观察艾尔伯特对这些刺激的反应。艾尔伯特对许多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它们,并不时地触摸它们,但从未表现出丝毫的恐惧。因为这些东西不会引起恐惧,所以可将它们看作是中性刺激。

实验的下一步是要确定艾尔伯特对巨大的声音是否会产生恐惧反应。这并不困难,因为我们所有人,特别是婴儿,都会对突然出现的巨大声音产生恐惧反应。由于这种反应是无需学习就会发生的,所以巨大的声音被看作是“无条件刺激”。在本实验中,研究者在艾尔伯特身后用锤子敲一根4英尺长的铁棒。这种声音使他受到惊吓,并开始哭泣。

真正的条件反射检测是在艾尔伯特11个月大时进行的。研究者曾对通过实验引起儿童恐惧反应的做法感到犹豫,但最后他们决定继续进行。 实验开始后,华生和他的研究生助手罗莎莉·雷纳向艾尔伯特呈现白鼠。一开始,艾尔伯特对白鼠很感兴趣, 并试图触摸它。在他正要伸手时,铁棒被突然敲响,突如其来的响声使艾尔伯特感到十分惊恐,这一过程重复了3次。一周以后,重复同样的过程。在白鼠与声音同时呈现共7次后,不再出现声音,只向艾尔伯特呈现白鼠时。你可能已经猜到,艾尔伯特对白鼠产生了极度恐惧。 他开始号啕大哭,转身背对白鼠,向远离白鼠的方向爬得飞快,研究者不得不冲过去抓住他,以免他从桌子的边缘掉下来。对于一种物体从没有恐惧到产生恐惧只用了短短的1周时间。

随后,研究者想探讨这种习得的恐惧是否会迁移到其他物体上。 在心理学术语中,这种迁移叫作“泛化”。如果艾尔伯特对其他相似刺激物产生恐惧,那么这种习得的行为就已经泛化了。又过了一周,对艾尔伯特再次测试发现,他仍旧对白鼠产生恐惧。随后研究者欲检测这种恐惧是否泛化,他们给艾尔伯特呈现一种与白鼠相似的东西(白兔)。研究者描述为: 消极反应立即出现,艾尔伯特尽可能地远离动物,低声抽泣,然后大哭起来。我们让他触摸兔子时,他却把脸埋在垫子里,然后用四肢将自己支撑起来,边哭边爬走了。

在这种条件反射建立前,艾尔伯特并不怕兔子,并且也没有建立对兔子的特定恐惧性条件反应。 在同一天内,研究者依次给小艾尔伯特呈现狗、白色毛皮大衣、 一包棉花和华生头上的灰白头发。他对所有这些东西都感到恐惧。令这项研究声名远扬而又声名狼藉之处,就是华生把一个圣诞老人的面具呈现给艾尔伯特,这也是最著名的泛化实验之一。小艾尔伯特会是什么反应呢?没错,是恐惧!

华生和雷纳想要做的最后一个实验是观察艾尔伯特新习得的情绪反应是否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不久,艾尔伯特就被人收养,并要离开医院,因此所有测试在31天后终止。31天后,再给艾尔伯特呈现圣诞老人的面具、白色皮毛大衣、白鼠、白兔和狗,他仍然对这些东西感到十分恐惧。

对这项研究的一个合乎逻辑的推论是其他情绪——如愤怒、愉快、伤心、惊讶或厌恶等都可用同样的方式习得。换句话说,当你听到一首老歌时,会感到伤感;求职面试或公众演讲时,会紧张;春天到来时,感到愉快;听到牙医手中工具发出的声音时,感到害怕。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你头脑中这些刺激已与特定的情绪建立了条件反射联系。其他一些情绪的更极端反应,如恐惧症和性恋物癖,也可以通过相似的条件反射序列来形成。

尽管华生1920年发表的文章存在伦理缺陷,却仍一直被许多研究 所引用。这些研究涉及范围很广,从子女养育到心理治疗。其中一项研究对婴儿情绪表达中的面部表情进行了考察(Sullivan & Lewis, 2003)。我们知道,人类的面部表情与相应的特定情绪是一致的。但是,这项研究被进一步扩展,考察了婴儿的表情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在他们年龄非常小的时候,这些不同表情所表达的含义。对婴儿面部表情含义的理解,有助于父母更好地和婴儿交流并照顾他们。作者指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向执业医生提供基本信息,以帮助他们及父母更好地识别所照料的婴幼儿的表情信号。”这项研究对华生的研究成果的运用让人感到某种欣慰,因为华生对小艾尔伯特采用的颇有争议的研究方法最终发挥了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加敏感地觉察到婴儿的情感和需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y brow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
I A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