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Detail

2023年8月30日 in 实验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Post placeholder image

在如何广义地看待人类行为这一问题上,心理学家的意见 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本项研究正是这一变化的代表。倘若你想体会一下这种变化,可以对以下这个问题稍作思考:“你是怎样的一个 人?”只需花一点儿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个性特征,即你的“人格特 质”:你是易紧张激动还是平静放松?内向腼腆还是开朗大方?富于冒险精神还是追求舒适安逸?合群还是孤僻?对未来是乐观还是悲观?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以及其他你认为与之有关的问题。慢慢儿来…… 完成了吗?现在,请回答下面这个对本文而言非常重要的问题:“你为 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换言之,是什么因素使你变成了现在的你?

托马斯·鲍查德、戴维·莱肯及其助手们在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明尼苏达大学所完成的论文,综述的是一项开始于1979年的研究,该研究意在检验基因在决定个人心理品质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人们试图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将人的行为和人格中的遗传影响(先天)和环境影响(后天)加以分离,这便促使了该项研究的出现。

但是,假定你们每个人都不是被收养的,且生长于基因供体(即父母)所营造的环境里,你们想想,此时要把遗传和环境因素分离开来就不那么简单了。

举个例子,你可能和你父亲一样具有幽默感(绝无冒犯之意!) ,这种幽默感是你从他那儿学到的(后天的)呢?还是你继承了他那带有“幽默感”的基因(先天的)?我们似乎无法找到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把两种因素分开,对吗?

然而,鲍查德和莱肯会回答“否!”他们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确定某种心理特征到底是由遗传因素还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他们对这种方法颇有信心。

鲍查德和莱肯从1983年便开始鉴定、寻找在不同的、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环境下长大双胞胎并将他们集中起来,他们最终找到了56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这56 对双胞胎来自美国等8个国家,他们同意参加为期一周的集中心理测验 和生理测量。在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后,鲍查德等人于1990年完成了 这篇研究报告(这项研究是在“双子城”之一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进行 的,它无法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者将这些双胞胎与那些共同 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进行比较,得出了惊人的发现,在整个生 物与行为科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研究者想要在双胞胎来访的一周内获得足够多的资料。每一名被试完成将近50小时的测试,测试内容几乎涵盖你所能想到的每个维 度。他们完成了4种人格特质量表、3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以及 两项智力测验。另外,被试还要填写一张家用物品清单(例如家用电 器、望远镜、艺术真品和辞海等),以评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一张家庭环境量表以测量他们对养父母教养方式的感受。他们还要进行 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以及性生活史等方面的访谈。每名被试的所有 项目全部分开独立完成,以避免一对双胞胎间存在不经意的相互影响。

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而言,大多数差异似乎是由遗传因素或基因引起的。表1—1中的数据从两个重要方面证明了这一结果。其一是,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特质的人(同卵双胞胎),即便分开抚养,且生活条件大相径庭,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 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而且其基本心理和人格也惊人地一致。在本研究中,支持基因占主导地位的第二个论据是,在相同条件下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似乎很小。

鲍查德和莱肯便对研究的结论提出了以下三种解释:

1.显然,智力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智力差异中的70%都可以归因于遗传的影响)。虽然如此,但仍有30%可归因于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许多我们众 所周知的因素,例如教育、家庭环境、毒品和社会经济地位等。

2.鲍查德和莱肯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人的特性是由遗传和环境的综合影响决定的。所以,当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时,其差异更多地来自遗 传,反之亦然:一方面,对某些特性而言,如果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 大,则遗传的影响就较小,例如,在美国,大多数儿童都有机会学习骑自行车,这就意味着对所有儿童而言,环境的作用几乎是很相近的,所以在骑车能力方面的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 在美国,人们在食物偏好上的不同,似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多,因为在童年和整个人生中,各人所接触的食物或口味有很大不同,因 此,几乎没有给遗传因素留有发挥其作用的余地。在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即他们认为人格更像是骑自行车,而不像是对食物的偏好。

实际上,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对 他的影响与他所继承的基因相比,其作用是很小的。而大多数家长不 愿意听信这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努力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并使 孩子快乐成长,让他们成为一名好公民。而唯一能从这些研究结果中 得到安慰的是那些在抚养子女方面已经黔驴技穷的家长,这样的研究 结果能使他们少一些自责!然而,鲍查德和莱肯很快又指出,基因不是决定命运的必然因素,那些极富奉献精神的父母仍能从正面影响他们的子女,即使他们在总体变异中所占的百分比很少。

3.鲍查德和莱肯提到的最有趣的一点是,并非环境影响人的特性。 恰恰相反,是人的特性影响着环境。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人的遗传倾向塑造着周围环境!有这样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种理论: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具有丰富的情感,人们常认为这是前者的父母对孩子比后者的 父母更亲切慈爱的结果。换言之,情感丰富的孩子来自富于情感的环境。每当对这种假设进行研究时,总能发现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的确,情感丰富的孩子从他们父母那儿得到了更多的爱。然而,鲍查德和莱肯认为,事实上,“感情丰富性”方面的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比别的孩子情感更丰富。与别的孩子相比,他们这种与生俱来的行为倾向,使其能够对父母的爱作出更主动的反应, 这在某种意义上就强化了其父母的行为。正是这种反应引起了父母充满爱心的行为。研究者强调,即便遗传不是决定人的绝大部分特性的 因素,但它也在许多人类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这样认为: 导致绝大多数心理差异的直接原因可能包含着通过经验而习得的东西,这一点也是极端的环境论者所坚信的。然而,有效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自我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又为遗传的恒定压力所引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By browsing this website, you agree to our privacy policy.
I Agree